6525萬!神秘買家拍下蘇州私家園林“繡園”
8月28日上午10點,“繡園”第二次拍賣拉開序幕,起拍價為2900萬元,保證金為150萬元,增價幅度為每次5萬元。果然,第二次拍賣引起了 17382次圍觀,218人設(shè)置提醒,并有7人報名參與了最終的競拍,開拍僅2分鐘就有率先出價,309次競拍記錄還原了此次拍賣的盛況。
最終競買號為G9557 的神秘買家以6525萬元出價成為本場拍賣的最終贏家。
蘇州繡園緣何排除如此天價?其實,繡園是一處典型的小型古典園林。推開院門,一座小巧精致的私家園林展現(xiàn)在記者眼前,房屋保存完好,軒、堂、亭、榭、廊均為古典建筑,白色涂料外墻,黑色瓦片,屋頂四角翹起,內(nèi)部木材為柱為梁,地面鋪設(shè)青磚,窗戶為木花格窗,門為木花格門。庭院當中,地面鋪設(shè)鵝卵石和石材。園內(nèi)花木扶疏,種有白玉蘭樹、紫玉蘭樹、黃臘梅樹、羅漢松、棗子樹、楓樹、山茶樹、樸樹、石榴樹、櫻花樹、紫薇樹等樹木及其他綠化;院中有井有池,池塘四周堆砌太湖石,池塘中央有太湖石裝飾造型(其中有石峰),池塘里有魚和蓮花,池面上有小橋連接堂與廊 ;庭中也有由太湖石堆砌的假山;此外還在各處用石筍點綴裝飾。亭、臺、樓、閣、廊、榭、假山、池沼、花木等園林要素一應(yīng)俱全。
蘇州繡園坐落在蘇州古城區(qū)馬醫(yī)科巷東段,與俞樾的曲園共守東西兩端;蘇州繡園南邊的鶴園、聽楓園;離怡園也僅一箭之地,群園叢列。而與這些相鄰之園的占地面積相比,繡園可謂彈丸之地。但是,蘇州繡園主人頗通以水池為構(gòu)圖中心的造園要領(lǐng)。布局時地勢起伏得體,亭、臺、堂、軒、廊、一池三山、湖石、小橋、四季花木各造園要素相得益彰。蘇州繡園在園林建設(shè)上還有五大特色:
小園經(jīng)典看布局——小園雖小,不覺其小
繡園庭院南北窄東西長,是長方形園地。
園中的平面布局形式是以堂、軒、步廊等功能建筑圍合,并在堂下挖池,以池為園的構(gòu)圖中心的規(guī)劃形式,其布局是較典型的清乾隆中期的造園風(fēng)格,具明顯的時代特征。堂、軒雖并列,卻不同位,還表現(xiàn)在立面上,其建筑形式均有變化,即先是前后位置叉開,廳前軒落后,以體現(xiàn)主次關(guān)系。再在形體上,廳、高大飛檐,軒、稍低作卷棚,使建筑在小園中既起到主體賞景的功能作用,又減弱生硬線條對自然氣息的撞擊。堂、軒、廊在注意統(tǒng)一木構(gòu)的前提下,并注意了色彩的搭配,取棕灰、黑、白等中性色彩,品味淡雅,寧靜,安詳。建筑整體結(jié)構(gòu)造型空透、輕盈流暢,造就動感,園林建筑與周圍的自然景致就更親近、協(xié)調(diào)、融合,這是處身于建筑中和欣賞園林建筑,靜觀之下的感慨。繡園的步廊有起伏高低變化,曲折變化,加之步廊四周空透,在行步動觀之中,左右逢景,步移景換,目不暇接,慢步細賞,游憩空間序列漫不經(jīng)心中延長了,給人有小園變大的感覺,又添步園中園,更覺是庭深幽遠。環(huán)池的小徑,忽通小橋,忽見澀浪,或引池灘,盡曲徑妙趣。
挖池堆高創(chuàng)造起伏地形——事半而功倍
堂下挖池,取其土堆于西南方向,步廊筑于其上,造成成建筑與水池的更大視平差,創(chuàng)造了俯仰效果,山石、植物、小品環(huán)池而組景,突出了水池為構(gòu)圖中心,取得了均衡的美感。
地形處理上,低處能積水成池,滿足了排水的功能要求。在取土堆高處筑一座扇形半亭,俯視池水,位置上與堂軒互成對景相互呼應(yīng),而能使扇亭成為全園的制高點,成為鎮(zhèn)園的主景點。扇形半亭功能上為靜觀休息場所,但自身的造型美也是被欣賞的一個主景,因此,升高的位置突兀了主景的顯著地位,其手法很是明確。
周游小園,俯仰得體,層次交疊,有山有水,始終給人有身處大自然中的感覺。這得益在對地形的合理處理。
再看,水池的池體,堂基一段由整形的條石臥砌,意與水平面求一致協(xié)調(diào);表達水的質(zhì)軟,石的質(zhì)硬,水面的光滑,石面的粗糙,運用質(zhì)的對比手法。其余岸線均以湖石塊駁岸,曲折又上下錯落的湖石駁岸與整形駁岸對比,同是石料,材料統(tǒng)一而形狀諸多變化。堆疊做法上,繼承了講究磯、渚、臺的通常做法,使駁岸有上下、左右錯落,是花園子疊石的傳統(tǒng)工藝。還講究形狀上的方向變化、大小變化,講究壓頂石的妙用,又十分注意選擇色澤相貫和紋理一致的組合與搭配。由于駁岸的岸線伸縮、收放。水形隨之也就大小多變,水域由收再放,放又收聚,水域有了在大小收放變化中,變大、變遼闊了的錯覺。而岸際的綠草枝蔓倒影生動,層次變化豐富,創(chuàng)造了“弄花香滿衣,掬水月在手”的藝術(shù)境界。
在東南方向的池岸,形似尾水狀,表白了“水貴有源”,藏尾水于廊橋下。稍過幾步,上臥一座一步即過、無欄拱背金山石的石板小橋,樸實無華。小橋貼水凌波,它分隔了水池水面。被分的一端水頭藏于曲廊之下似水源頭,周圍多嶙峋湖石,爬遍藤蘿、山草、示藏匿之意,橋下水質(zhì)清洌,光怪陸離,倒影斜動,虛實對比效果極佳;另一面水流至堂下,是坦蕩一泓了,水域開闊處設(shè)三處湖石,體量較小,意為蓬萊三島,島小顯池大,對比之下,池域似遼闊,水池頓覺變大了。水繞石,石也活,有靈氣;而水因有石,被分隔、被收聚、被散放而似流動不息,有聲有形、山水之情追味無窮,這是理水的傳統(tǒng)理念。
植物的主角地位
在繡園的庭院中,松、竹、梅、桃、李、杏、迎春、蠟梅、石榴等應(yīng)時花卉應(yīng)景而栽,常綠、落葉樹種相配合宜,不失古庭院的面貌風(fēng)韻,而且特別是在繡園中無一株高大喬木,這是因為園小必須要充分注意形體比例之間的協(xié)調(diào)和視覺均衡。
壁山園獨樹一幟
在蘇州眾多的古庭院中,以太湖石堆疊似云堆成朵的壁山當屬不多見。繡園的太湖石橫臥堆疊,充分顯示出太湖石瘦、皺、漏、透、丑的群體美。
壁山園設(shè)在軒后,軒的后墻開圓洞門,側(cè)面軒墻上設(shè)置漏窗,使兩園雖隔而不絕,透過洞門漏窗互換信息,又起到相互因借的作用。
壁山園的構(gòu)筑,增加了繡園景觀的層次變化和韻律變奏,兩個表達不同意境的園相互滲透,一個水園、一個山園,互訴衷腸使園中有園,空間延伸了,雖是小園但給人的感覺上有變化周折、內(nèi)容豐富、形體變大了的錯覺,意境也更深遠了。
商榷之處
?、?廳堂內(nèi),西墻上已有開通的二便門,東墻因是界墻不能通門,但可設(shè)假門,以求東、西對稱,可懸懸念,似堂東墻門開處,還有“庭院深深深幾許”之感。
?、?匾額、楹聯(lián)是一座庭園文化底蘊的象征,因此廳堂內(nèi)的匾額,楹聯(lián),圓洞門額,軒額、楹聯(lián),扇亭匾額、楹聯(lián),壁山山名,如能達到點景會意,加上書法篆刻精湛,讓人拍案叫絕,才到妙處,而無字卻失古韻風(fēng)雅。
?、?扇亭內(nèi)一屏墻位置太高,墻身又厚有比例失調(diào)之感,如更換木欞雕花隔扇或許效果會更佳。
④ 西半園各進住宅擬陳列蘇繡發(fā)展史題為內(nèi)容的展館,這更能充實繡園的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