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吳國那些壯麗宏偉的古建園林們
按史書記載,吳國形成于殷商末年。當時居住在我國西北的周族,在其首領太王古公室父的領導下,已日漸壯大。古公之子泰伯、仲雍,為讓他們的侄兒昌(后來的周文王)能順利繼承周族的統(tǒng)治權,便離開中原,結伴南下,到長江下游太湖流域一帶,與當?shù)氐耐林用褚黄鸾⒘瞬孔鍑遥柗Q“勾吳”,并在今天的無錫梅里,筑城作為都邑。經(jīng)5世在周章時,周族武王終于覆亡了商朝,在中原建立了姬姓周王朝。因懷念泰伯、仲雍的讓國之義,封周章為“吳伯”。此后又經(jīng)歷了15代的傳承和發(fā)展,到壽夢時(公元前585一公元前560年在位),國勢逐漸強大,自稱為“吳王”,并開始出訪北國及荊楚,密切了與各諸侯國間政治和文化的交往,正式步入春秋諸侯爭雄的行列。又四傳至闔閭時(公元前514一公元前495年在位),吳國已進人了鼎盛時期。為能爭霸中原,需要有一座與強國地位相適應的宏偉都城,而舊有的梅里,因“城郭卑隘,朝市粗立”,難以進一步發(fā)展,于是闔閭聽取了伍子胥“立城郭、設守備、實倉廩、治兵庫”的建議,決定遷都,選址在姑蘇山東南相,即今蘇州城的位置,興建起了一座規(guī)模宏偉的闔閭大城,奠定了之后蘇州城的基礎。在以后的2500余年間,這里就成了太湖流域地區(qū)的經(jīng)濟、文化中心。
我國濫觴時期的苑園,還只是一種農、牧業(yè)生產(chǎn)的設施,它的出現(xiàn)應在由游牧向定居轉化之后。而吳地居民農耕生產(chǎn)的形成,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初期,但由于缺乏相應的實證史料,故難以斷定當時是否也已有了類似于苑園的生產(chǎn)設施。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苑園也逐步由生產(chǎn)設施向游娛場所轉變,甚至與宮殿一樣成了強國地位的象征,所以在春秋時期,各諸侯國間競相以“美宮室”、“廣苑囿”來夸示。而此時江南地區(qū)經(jīng)濟、文化的逐漸發(fā)展,已使春秋后期的吳國,具備了與中原諸侯相抗衡的強盛國力,于是游娛性的苑囿也開始在太湖平原出現(xiàn)。
蘇州園林的起源,較闔閭城的出現(xiàn)更早。如今所能見到的最早記載,是唐人陸廣微在《吳地記》中所載的吳王壽夢的“夏駕湖”。據(jù)后人考證;“夏駕湖”位于今天蘇州城內吳趨坊一帶。當年壽夢為盛夏避暑納涼,在此“鑿湖池,置苑囿”,故名“夏駕湖”。到闔閭建城,“夏駕湖”又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增筑改建,成為闔閭、夫差兩代君王的游樂之所。吳國覆亡之后,此苑被廢棄而荒蕪。到宋朝,湖已基本不存,僅在西城根下留有一部分,與外壕相聯(lián),當?shù)匕傩赵谄渲兄苍粤夂?,其菱味甜美,稱“夏駕湖菱”。宋人楊備有《夏駕湖》詩云:“湖面波光鑒影開,綠荷紅菱繞樓臺??蓱z風物還依舊,曾見吳王六馬來。”大約到清代初年,夏駕湖完全湮為平地。
春秋吳國最負盛名的宮苑,是位于吳城西南30里靈巖山上的“館娃宮”。據(jù)說吳越由于疆界相接,長期以來時有小爭,但從未發(fā)生過大規(guī)模的征戰(zhàn)。闔闖五年(公元前510年),吳王借口越國不隨其伐楚,而大舉進攻越國,破攜李城(今浙江嘉興附近),自此吳越結下冤仇。闔閭十年(公元前504年),越國乘吳王率兵攻楚,并與之相持之際,從其后方掩襲吳地。在背腹受敵的情況下,吳王大敗而歸。闔閭十九年(公元前495年),吳國大舉伐越。由于輕敵,吳為越所敗,闔閭也因此受傷而亡。夫差二年(公元前494年),為報父仇,夫差親自率兵攻打越國,大敗越軍于夫椒(在太湖中),越王勾踐僅領殘部5000逃歸國都會稽。吳國原想乘勝一舉滅亡越國。在此危急時刻,越國臣僚提出了忍辱圖存的策略,由越國大夫文鐘前往吳國,厚賄吳宰相伯豁,說以利害,終于在伯豁的幫助下,說動吳王同意接受越國的投降,讓越王勾踐率妻子到吳國為奴。在吳3年,勾踐極盡謙卑恭順之能事,終于得到了吳王的憐憫和寬恕。又用文鐘興越滅吳的計策,獻美女以惑亂吳王。館娃宮就是夫差為越國美女西施而建的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宮苑。
館娃宮高踞靈巖山巔,殿閣巍然,宮中作海靈館、館娃閣等,皆“銅溝玉檻,飾以珠玉”。又“置春宵宮,為長夜之飲”。宮殿之側為花園,山頂鑿有三池。一為“玩花池”,相傳是夫差為西施賞荷而鑿,池內植四色蓮花,夏日怒放,清香四溢。吳王與西施常在此清暑賞景,采蓮取樂。另一是“玩月池”,據(jù)稱西施喜臨水照影,所以吳王為其鑿池欣賞月色,游興高時,還常手遮月影,戲言是“水中撈月”。后人以為是吳亡國之讖,故有詩云:“強說玩花還玩月,個中已幻沼吳謀”又云:“涓涓井中月,照破千秋夢。”再一日“硯池”,傳說是古人采石制硯所留,吳王稍加修飾而成,靈巖山也因此又稱“硯石山”。事實上,我國在春秋時期尚未使用紙墨、硯臺,這當為后人訛傳。在玩花池和玩月池之間有兩口井,圓形的“日池’’和八角形的“月池”,“圓以象天,八角象地。”(《百城煙水》)后來人們將其更名為“吳王井”和“智積井”。方志載:明代淘井時,曾發(fā)現(xiàn)玉釵,上刻“敕”字,證明此井確為當年館娃宮的宮井之一。陳子貞有詩云:“曾開鑒影照宮娃。玉手牽絲帶露華。今日空山人自汲,一瓶寒供佛前花。”(《吳王井》)靈巖山頂還有“琴臺”,是西施操琴之處。梁簡文帝《登琴臺》詩稱:“蕪階踐昔徑,復想鳴琴游。音容萬春罷,高名千載留。弱枝生古樹,舊石染新流。由來遞相嘆,逝川終不收。”宋以前,琴臺下有大偃松,身臥于地,兩頭崛起,交蔭如蓋,不見根之所自出,當?shù)厝艘詾槠尜p。琴臺下有響屐廊曲折而東?!豆沤裼洝份d:“吳王夫差以椒楠建廊而虛其下,令西施及官人步屨繞之,則跫然有聲。
此外,山之上下還有諸多營建,至今人們還能從那些遺跡中,遙想當年吳宮的盛況。如山上西施晨起曉妝的“梳妝臺”,吳王與西施游憩小坐的“西施洞”,吳宮藝花之處“大園”、“小園”(后訛為大晏嶺、小晏嶺)等。山下的“香水溪”,相傳是宮女在此梳妝沐浴處,溢脂流香,故又稱“脂粉塘”。“采香涇”是為西施泛舟前往香山采集香草而開鑿的河渠,據(jù)說夫差為取悅西施,用強弓硬射一箭,令從人循箭行方向開掘而成,故又名“箭涇”。“畫船塢”有東西兩處,也為當年蓄水劃龍舟游樂的地方,俗稱“劃船塢”。隨著吳國的覆亡,館娃宮及其諸多的景物也相繼荒蕪。后人嘆日:“渺空煙四遠,是何年,青天墜長星!幻蒼崖云樹,名娃金屋,殘霸宮城。箭涇酸風射眼,膩水染花腥。時較雙鴛響,廊葉秋聲。宮里吳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獨釣醉醒。問蒼波無語,華發(fā)奈山青。水涵空,闌干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連呼酒,上琴臺去,秋與云平。”(南宋吳文英《八聲甘州慢》)
“長洲苑”和“姑蘇臺”,也是當年吳國著名的宮苑?!秴强D經(jīng)續(xù)記》稱,“長洲苑,吳故苑名,在郡界”,具體位置已難確指。闔閭十年(公元前504年),立夫差為太子,并使之守楚留止,闔閭自己則在吳城內外大治宮室,“立射臺于安里,華池在平昌,南城宮于長樂”。“秋冬治于城中,春夏治于城外”,“旦食鲺山,晝游蘇臺;射于鷗陂,馳于游臺;興樂石城,走犬長洲。”(《吳越春秋》)由此可見,長洲苑至少在此時業(yè)已存在。姑蘇臺的位置有二說:一說在蘇州城西南七子山北,連堯峰山的小紫石山,今稱姑蘇山,又稱姑蘇臺。另一說是在蘇州城西南胥口鎮(zhèn)南,瀕臨太湖的胥山,今稱清明山。關于姑蘇臺的建造年代,歷來也說法不一?!毒兞帯氛f是吳王齊玄所造,考勾吳承傳譜系并無齊玄,壽夢之父日去齊,或即為其人?!秴窃酱呵铩泛汀秴堑赜洝氛f是筑于闔閭十年,《洞冥記》則說是夫差所建。一般認為是始建于闔間而成于夫差。文獻記載,姑蘇臺規(guī)模巨大,臺高300丈,盤旋詰曲,橫亙5里,“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附近河道,因堆積建臺所用的木料竟然堵塞了交通,木瀆鎮(zhèn)也因此而得名。姑蘇臺上的建筑,也窮奢極侈,殫盡土木。闔閭造九曲之路以游姑蘇之臺,夫差作天池,置青龍舟。舟中盛陳伎樂,日與西施為水嬉。誠如宋人崔鸚的《姑蘇臺賦》中所描述:“神材異木,飾巧窮奇,黃金之楹,白璧之楣,龍蛇刻圓,燦燦生輝。”“雖楚之章華,未足比也。”(《吳郡圖經(jīng)續(xù)記》)到越滅吳時,夫差被困姑蘇臺,乞降不允,伏劍自刎,后姑蘇臺也為越人焚毀拆盡。
自壽夢崛起于東南,到夫差身死國亡的百余年間,是吳地社會發(fā)展的又一個最為繁榮時期。在此期間,“起城池”,“建宮室”,“大苑囿”,營造活動幾乎未曾停歇。尤其是闔閭、夫差兩代君王,在吳城內外的建設更為頻繁。據(jù)史料統(tǒng)計,在闔閭建都之后的40多年間,吳城附近先后興建的苑囿,還有“梧桐園”、“消夏灣”、“錦帆徑’’等30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