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園林發(fā)展史
中國造園藝術,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為最終和最高目的,從而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目的。它深浸著中國文化的內(nèi)蘊,是中國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藝術珍品,是一個民族內(nèi)在精神品格的寫照。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是指以江南私家園林和北方皇家園林為代表的中國山水園林形式,有著悠久而精彩的發(fā)展歷程。在中國漢族建筑中,古典園林是獨樹一幟有重大成就的建筑,被舉世公認為世界園林之母,世界藝術之奇觀,人類文明的重要遺產(chǎn)。
中國古典園林的萌芽期:
據(jù)有關典籍記載,我國造園應始于殷商時期,其時稱之為“囿”。商紂王“好酒淫樂,益收狗馬奇物,充牣宮室,益廣沙丘苑臺(注:河北邢臺廣宗一帶),多取野獸 (飛)鳥置其中……”。周文王建“靈囿”,“方七十里,其間草木茂盛,鳥獸繁衍。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優(yōu)美的地方圈起來,放養(yǎng)禽獸,供帝王狩獵,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諸侯都有囿,只是范圍和規(guī)格等級上的差別,“天子百里,諸侯四十”。
漢起稱“苑”。漢朝在秦朝的基礎上把早期的游囿,發(fā)展到以園林為主的帝王苑囿行宮,除布置園景供皇帝游憩之外,還舉行朝賀,處理朝政。漢高祖的“未央宮”,漢文帝的“思賢園”,漢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東苑”(又稱梁園、菟園、睢園),宣帝的“樂游園”等,都是這一時期的著名苑囿。從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苑囿亭閣,元人李容瑾的漢苑圖軸中,可以看出漢時的造園已經(jīng)有很高水平,而且規(guī)模很大。枚乘的《菟園賦》,司馬相如的《上林賦》,班固的《西都賦》,司馬遷的《史記》,以及《西京雜記》、典籍錄《三輔黃圖》等史書和文獻,對于上述的囿苑,都有比較詳細的記載。
上林苑是漢武帝在秦時舊苑基礎上擴建的,離宮別院數(shù)十所廣布苑中,其中太液池運用山池結合手法,造蓬萊、方丈、瀛洲三島,島上建宮室亭臺,植奇花異草,自然成趣。這種池中建島、山石點綴手法,被后人稱為秦漢典范。
中國古典園林的創(chuàng)作期:
魏晉南北朝是我國社會發(fā)展史上一個重要時期,一度社會經(jīng)濟繁榮,文化昌盛,士大夫階層追求自然環(huán)境美,游歷名山大川成為社會上層普遍風尚。劉勰的《文心雕龍》,鐘嶸的《詩品》,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等許多名篇,都是這一時期問世的。
山水畫為題材的創(chuàng)作階段。文人、畫家參與造園,進一步發(fā)展了“秦漢典范”。北魏張倫府苑,吳郡顧辟疆的“辟疆園”,司馬炎的“瓊圃園”、“靈芝園”,吳王在南京修建的宮苑“華林園”等,又是這一時期有代表性的園苑。“華林園”(即芳林園),規(guī)模宏大,建筑華麗。時隔許久,晉簡文帝游樂時還贊揚說:會心處不心在遠,翛然林木,便有濠濮閑趣。
真正大批文人、畫家參與造園,還是在隋唐之后。造園家與文人、畫家相結合,運用詩畫傳統(tǒng)表現(xiàn)手法,把詩畫作品所描繪的意境情趣,引用到園景創(chuàng)作上,甚至直接用繪畫作品為底稿,寓畫意于景,寄山水為情,逐漸把我國造園藝術從自然山水園階段,推進到寫意山水園階段。唐朝王維是當時倍受推崇的一位,他辭官隱居到藍田縣輞川,相地造園,園內(nèi)山風溪流、堂前小橋亭臺,都依照他所繪的畫圖布局筑建,如詩如畫的園景,正表達出他那詩作與畫作的風格。蘇軾稱贊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而他創(chuàng)作的園林藝術,也正是這樣。蘇州名園獅子林,是元朝天如和尚與大畫家倪瓚合作建造的。倪瓚在我國繪畫史上是有名的山水畫大師,出于他手的造園藝術品自然不同凡響,清乾隆南巡到蘇州時,看了也稱贊不已。獅子林雖經(jīng)多次修葺,迄今仍景象奇異。
古典園林的發(fā)展期:
隋朝結束了魏晉南北朝后期的戰(zhàn)亂狀態(tài),社會經(jīng)濟一度繁榮,加上當朝皇帝的荒淫奢糜,造園之風大興。隋煬帝“親自看天下山水圖,求勝地造宮苑”。遷都洛陽之后,“征發(fā)大江以南、五嶺以北的奇材異石,以及嘉木異草、珍禽奇獸”,都運到洛陽去充實各園苑,一時間古都洛陽成了以園林著稱的京都,“芳華神都苑”、 “西苑”等宮苑都窮極豪華。在城市與鄉(xiāng)村日益隔離的情況下,那些身居繁華都市的封建帝王和朝野達官貴人,為了逍遙玩賞大自然山水景色,便就近仿效自然山水建造園苑,不出家門,卻能享“主入山門綠,水隱湖中花”的樂趣。因而作為政治、經(jīng)濟中心的都市,也就成了皇家宮苑和王府宅第花園聚集的地方。隋煬帝除了在首都興建園苑外,還到處建筑行宮別院。他三下?lián)P州看瓊花,最后被縊死在江都宮的花園里。
唐太宗“勵精圖治,國運昌盛”。社會進入了盛唐時代,宮廷御苑設計也愈發(fā)精致,特別是由于石雕工藝已經(jīng)嫻熟,宮殿建筑雕欄玉砌,格外顯得華麗。“禁殿苑”、“東都苑”、“神都苑”、“翠微宮”等等,都旖旎空前。當年唐太宗在西安驪山所建的“湯泉宮”,后來被唐玄宗改作“華清宮”。這里的宮室殿宇樓閣,“連接成城”,唐王在里面“緩歌慢舞凝絲竹,盡且君王看不足”。杜甫曾有一首《自京赴奉先縣詠情五百字》的長詩,描述和痛斥了王侯權貴們的腐朽生活。
古典園林的興盛期:
宋朝元朝造園也都有一個興盛時期,特別是在用石方面,有較大發(fā)展。宋徽宗在“豐亨豫大”的口號下大興土木。他對繪畫有些造詣,尤其喜歡把石頭作為欣賞對象。先在蘇州、杭州設置了“造作局” ,后來又在蘇州添設“應奉局”,專司搜集民間奇花異石,舟船相接地運往京都開封建造宮苑。“壽山艮岳”的萬壽山是一座具有相當規(guī)模的御苑。此外,還有“瓊華苑”、“宜春苑”、“芳林苑”等一些名園?,F(xiàn)今開封相國寺里展出的幾塊湖石,形體確乎奇異不凡。蘇州、揚州、北京等地也都有“花石綱”遺物,均甚奇觀。這期間,大批文人、畫家參與造園,進一步加強了寫意山水園的創(chuàng)作意境。
古典園林的高峰期:
明、清是中國園林創(chuàng)作的高峰期。皇家園林創(chuàng)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時期最為活躍。當時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給建造大規(guī)模寫意自然園林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圓明園”、“避暑山莊”、“暢春園”等等。私家園林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園林為主要成就,如“滄浪亭”、“休園”、“拙政園”、“寄暢園”等等。同時在明末還產(chǎn)生了園林藝術創(chuàng)作的理論書籍《園冶》。它們在創(chuàng)作思想上,仍然沿襲唐宋時期的創(chuàng)作源泉,從審美觀到園林意境的創(chuàng)造都是以“小中見大”、“須彌芥子”、“壺中天地”等為創(chuàng)造手法。自然觀、寫意、詩情畫意成為創(chuàng)作的主導地位,園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為造景的主要手段。園林從游賞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漸發(fā)展。大型園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還集仿各地名勝于一園,形成園中有園、大園套小園的風格。
中國古典園林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自然風景以山、水地貌為基礎,植被做裝點。中國古典園林絕非簡單地摹仿這些構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識地加以改造、調(diào)整、加工、提煉,從而表現(xiàn)一個精練概括濃縮的自然。它既有“靜觀”又有“動觀”,從總體到局部包含著濃郁的詩情畫意。這種空間組合形式多使用某些建筑如亭、榭等來配景,使風景與建筑巧妙地融糅到一起。優(yōu)秀園林作品雖然處處有建筑,卻處處洋溢著大自然的盎然生機。明、清時期正是因為園林有這一特點和創(chuàng)造手法的豐富而成為中國古典園林集大成時期。
到了清末,造園理論探索停滯不前,加之社會由于外來侵略,西方文化的沖擊,國民經(jīng)濟的崩潰等等原因,使園林創(chuàng)作由全盛到衰落。但中國園林的成就卻達到了它歷史的峰巔,其造園手法已被西方國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國家掀起了一股“中國園林熱”。中國園林藝術從東方到西方,成了被全世界所共認的園林之母,世界藝術之奇觀。
中國最早的園林建筑--靈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