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私家園林景觀的開放傳統(tǒng)
晚清之時,西風(fēng)東漸,得風(fēng)氣之先的上海攤,在西式公園制度的刺激下,有一批私家園林,包括豫園、申園、張園、徐園、愚園、大花園等,先后對公眾開放,功能跟公園差不多,可謂“準(zhǔn)公園”。其中最著名的當(dāng)推張叔和在上海建造的張園,是一個“集花園、茶館、飯店、書場、劇院、會堂、照相館、展覽館、體育場、游樂場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公共場所”,于1885年(光緒十一年)開放。有論者說,“私家花園古已有之,但像張園這樣私園公用的情況卻沒有先例。”
但這個“像張園這樣私園公用的情況卻沒有先例”的說法,卻是不準(zhǔn)確的。因為“私園公用”實際上是由來已久的傳統(tǒng),是古老的慣例,只不過近代以來,啟蒙主義知識分子對此視而不見而已。今天許多人都知道古人營造的私家園林,亭臺樓閣,小橋流水,景致非常漂亮,巧奪天工;卻未必都知道,按照傳統(tǒng)習(xí)慣,園林的主人通常并不會獨享這份漂亮的景致,而是將園林開放給大家共享(長年開放或定期開放)。
這一自發(fā)地開放私家園林的習(xí)慣,至遲可以追溯到宋代。宋代有很多私家園林,雖為私人所有,但通常都保留著對外開放的慣例,或是長年開放,或者在風(fēng)景最美、游人最盛的季節(jié)開放。
在東京汴梁,“都城士大夫有園圃者,每歲花時必縱人游觀”。每年元宵節(jié)過后,東京市民有游園探春的習(xí)慣:“上元收燈畢,都人爭先出城探春,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園圃,百里之內(nèi),并無閑地,并縱游人賞玩。”
《東京夢華錄》收錄有一份都人賞玩的園圃名單:金明池、玉津園、學(xué)方池亭榭、玉仙觀、一丈佛園子、王太尉園、孟景初園、快活林、勃臍陂、獨樂岡、硯臺、蜘蛛樓、麥家園、虹橋、王家園、東御苑、李駙馬園、宴賓樓、祥祺觀、集賢樓、蓮花樓、下松園、王太宰園、杏花岡、蔡太師園、華嚴(yán)尼寺、養(yǎng)種園、藥梁園、童太師園、鐵佛寺、鴻福寺、庶人園……這些園苑既有皇家園林與寺觀園林,也有私家園林,都任人游賞。于是春暖花開之時,“紅妝按樂于寶榭層樓,白面行歌近畫橋流水,舉目則秋千巧笑,觸處則蹴踘踈狂”。
南宋杭州市民同樣保留著“探春”的習(xí)俗:“仲春十五日為花朝節(jié),浙間風(fēng)俗,以春序正中,百花爭放之時,最堪游賞。都人皆往錢塘門外玉壺園、古柳林、楊府云洞,錢湖門外慶樂、小湖等園,嘉會門外包家山王保生、張?zhí)镜葓@,玩賞奇花異木。最是包家山,桃花盛開,渾如錦幛,極為可愛”,包家山上“皆植桃花,都人春時游者無數(shù),為城南之勝境也”。
杭州諸私園中,以蔣苑使園圃最為接近近代公園的形態(tài)?!秹袅讳洝份d,“內(nèi)侍蔣苑使住宅,側(cè)筑一圃,亭臺花木,最為富盛,每歲春月,放人游玩,堂宇內(nèi)頓放買賣關(guān)撲,并體內(nèi)庭規(guī)式,如龍船、鬧竿、花籃、花工,用七寶珠翠,奇巧裝結(jié),花朵冠梳,并皆時樣。官窯碗碟,列古玩具,鋪列堂右,仿如關(guān)撲,歌叫之聲,清婉可聽。湯茶巧細,車兒排設(shè)進呈之器,桃村杏館酒肆,裝成鄉(xiāng)落之景。數(shù)畝之地,觀者如市。”
《武林舊事》亦載:“蔣苑使有小圃,不滿二畝,而花木匼匝,亭榭奇巧。時悉以所有書畫、玩器、冠花、器弄之物,羅列滿前,戲效關(guān)撲。有珠翠冠,僅大如錢者;鬧竿、花籃之類,悉皆縷絲金玉為之,極其精妙。且立標(biāo)竿、射垛,及秋千、梭門、斗雞、蹴鞠諸戲事,以娛游客,衣冠士女至者,招邀杯酒。往往過禁煙乃已。”
蔣苑使園圃不但有亭臺花木,還在旅游旺季舉辦斗雞、蹴鞠等活動,又設(shè)立跳蚤市場,以吸引游客,跟現(xiàn)代的城市公園實在沒什么差別。
洛陽尤以園林名聞天下,“貴家巨室園囿亭觀之盛,實甲天下”。唐時洛陽園林多達千余家,后多數(shù)毀于五代戰(zhàn)火,北宋有所修復(fù),名園仍數(shù)以百計。李格非的《洛陽名園記》記述了19處名園:富鄭公園、董氏西園、董氏東園、環(huán)溪、劉氏園、叢春園、天王院花園子、歸仁園、苖帥園、趙韓王園、李氏仁豐園、松島、東園、紫金臺張氏園、水北胡氏園、大字寺園、獨樂園、湖園、呂文穆園。這些名園基本上都是私人園林,但都向游客開放,任何人都可以進園游賞。
宋人邵雍有一首《洛下園池》詩,就透露出洛陽名園對外開放的信息:“洛下園池不閉門,洞天休用別尋春??v游只卻輸閑客,遍入何嘗問主人。”邵雍的兒子邵伯溫,寫過一部《邵氏聞見錄》,里面也描述了洛陽私園的開放性:“洛中風(fēng)俗,歲正月梅已花,二月桃李雜花盛,三月牡丹開。于花盛處作園圃,四方伎藝舉集,都人士女載酒爭出,擇園亭勝地,上下池臺間,引滿歌呼,不復(fù)問其主人。”連主人是哪位都不用問,也完全不必擔(dān)心會被人趕出去。
怪不得范仲淹晚年時,子孫希望他在洛陽修座園林作為養(yǎng)老之所,老范卻堅決不同意,說,“西都士大夫園林相望,為主人者莫得常游,而誰獨障吾游者?”他的意思是說,洛陽的私家園林多的是,我想游就游,何必另造園林?最后老范用他的一生積蓄,在蘇州成立了一個宗族公益基金,叫“范氏義莊”。
除了東京、洛陽與臨安的私園之外,其他地方的私家園林基本上也是對游人開放。北宋宰相蔡確在繁昌縣建造的北園,“歲時佳節(jié),又得與邑人共之。人之游者,往往徘徊而不能去”;另一名宰相蔡京在蘇州的私園———南園,“每春,縱士女游觀”;吳興的丁氏園,“春時縱郡人游樂”;紹興的沈氏園,即陸游題《釵頭鳳》的地方,也是任人游覽的,否則陸游與唐婉不可能到這里游園;大奸臣朱勔修建在蘇州的私家花園,“植牡丹數(shù)千本,花時以繒彩為幕覆其上,每花標(biāo)其名,以金為標(biāo)榜”。男性游客入內(nèi)觀賞,需購門票:“游人給司閽錢二十文,任入游觀”;“婦稚不費分文”,不但免費,還有酒食相待、禮品相送:“春時縱婦女游賞,有迷其路者,老朱設(shè)酒食招邀,或遺以簪珥之屬。”
宋代的私家園林,因其開放性,我認為也是可以歸入“準(zhǔn)公園”之列的。
宋人私園開放的傳統(tǒng)一直延續(xù)到明清時期。一名清代文人記錄說:“吳下園亭最勝,如齊門之吳氏拙政園,閶門之劉氏寒碧莊,葑門之瞿氏網(wǎng)師園,婁門之黃氏五松園,其尤著者,每春秋佳日,輒開園縱人游觀。”蘇州如此,揚州亦是如此:“揚州繁華……池臺之精,不可勝紀(jì)。而張氏容園為最著……花史修花,石人疊石,水木清湛,四時皆春,每日午前,縱人游觀。”位于金陵的袁枚隨園,也是“每至春秋佳日,士女如云,主人亦聽其往來,全無遮攔”。
這些對公眾開放的私家園林,通常都是免費的,但也有一些私園會收點門票費,比如明代蘇州葑門內(nèi)一家私園,“廣至一二百畝,奇石曲池,華堂高樓,極為崇麗。春時游人如蟻,園工各取錢方聽入”。有的私園還需憑票入園,如清代揚州的一家私園,“是園有園票,長三寸,寬二寸,以五色花箋印之,上刻 年 月 日,園丁掃徑開門 ,旁鈐 橋西草堂 印章”。“園票”的出現(xiàn),說明私園的開放制度更趨完善。
私園的公共化,是近代公園形成的演化路徑之一,近代歐洲的一些公園便是從私園開放而來的。而且,西方近代城市的公園建制確實刺激了當(dāng)時的國人,使清政府中的開明之士將建設(shè)城市公園提上市政日程,也促使上層社會的士紳將自家的私園改造成公園。但是,我也反對“私園公用沒有先例”之類的說法,因為這一說法實際上了包含了啟蒙主義知識分子根深蒂固的成見:將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對立起來,將西方刺激視為現(xiàn)代化的唯一動力。